【我身边的雷锋】朱旭
1917小时的青春注脚,港城大地的雷锋
坐标在连云港师专校园里,有位身高1米85的“志愿巨人”,他用三年时光晕染着城市的温情底色——累计 1917 小时志愿服务时长,相当于 239 个日夜的坚守。5个校级组织负责人头衔,见证着他在服务中书写的青春答卷。这位00后青年就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2022级学生朱旭,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。
【志愿版图的立体绘制】
从国际会议到基层社区,朱旭的服务足迹编织成多维矩阵:
国际舞台上的“青年外交官”
作为中欧班列国际会议高校负责人,统筹300人次完成全流程服务;参与“一带一路”青年发展国际会议,用专业素养架起文明对话桥梁;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连续驻点21天,日均服务12小时诠释“青春东道主”。
城乡服务的“摆渡人”
带领团队深入赣榆乡村开展“博爱青春”支教,设计“艺术启蒙课”惠及200余名留守儿童;春运期间坚守高铁站38天,单日引导旅客超2000人次,守护10万旅客归途;在青口镇打造“榆你奇遇记”品牌,组织公益课堂32场,孵化特色项目8个。
城市文明的“毛细血管”
连云港市图书馆“连图・书行者”项目,整理修缮图书12000余册;市第二人民医院累计服务600小时,解答患者咨询超5000人次;发起“旧物重生”公益计划,回收改造物品1200余件捐赠乡村学校。
【校园治理的创新实验】
这位“学生领袖”创造了独特的服务生态:
首创“校会+红会+青协”三驾马车协同机制,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;建立“服务时长银行”制度,将公益服务转化为可兑换的成长积分;开发“智慧志愿”管理平台,实现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;打造“急救先锋”培训体系,培养500余名持证急救员。
【雷锋精神的时代创新】
朱旭的志愿服务不仅是传承更是创造:
设计“时间银行”互助养老项目,带动200名老人参与社区服务;开发“非遗传承”课程包,让海州五大宫调走进乡村小学;发起“热血青春”无偿献血行动,组织累计献血量达4000毫升;创立“四点半课堂”课后托管服务,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。
“当代青年要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,更要成为社会创新的推动者。”朱旭用行动证明,00后正以独特的方式续写雷锋故事。他的志愿服务不仅是时间的累加,更是能量的裂变——带动3个校级组织实现服务升级,孵化创新项目12个,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20支。
如今,朱旭的“志愿时长银行”模式被写入连云港市志愿服务发展规划,他的服务案例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库,这位“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”最年轻的理事,正用青春的臂膀扛起新时代的雷锋旗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