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质量,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,根据上级有关要求,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家访对象
家庭经济困难学生。
其中以下几类对象应优先家访、重点家访:
1.当年录取的特殊困难家庭新生(须在新生报到前完成);
2.学业、就业、心理、行为等需要重点帮扶的学生;
3.主动放弃资助的特殊困难学生;
4.对奖助评定工作提出异议的学生;
5.存在家庭经济潜在风险的学生。
二、家访时间
全年。
三、主要形式
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实现“应访尽访”,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全覆盖。线下家访可通过独立家访、联合家访、委托家访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。
四、主要任务
(一)深化政策宣传。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家、地方和学校的资助政策,开展正向心理引导,及时答疑解惑,帮助困难家庭消除经济顾虑,防止出现不懂政策、不愿申请、资助遗漏等现象。
(二)强化精准认定。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生存境遇,结合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,开展资助对象认定、困难等级确定和资助标准匹配等工作,提升资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。
(三)优化协同育人。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,探究学生性格、认知形成因素,反馈学生在校表现,开展家庭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等,为“一生一策”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奠定基础。
五、工作要求
(一)精心制定家访方案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核心,在充分了解家访对象在校表现和受助情况的基础上,设计家访方案,坚持把家访活动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困境结合起来、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、与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结合起来,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长效机制。
(二)严格遵守工作纪律。严格保护受访学生及家庭的隐私,非相关人员不得接触学生家访信息,非工作平台不得传播学生家访信息。规范、科学使用学生实地家访专项经费,尽量扩大家访覆盖面,专款专用,不得挪用或侵占学生家访资金。
(三)切实提高家访实效。选派熟悉学生情况、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进行家访,真诚沟通,杜绝“问讯式”交流,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同时,传达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关爱,搭建有温度的家校桥梁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线下家访对象,家访前要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,避免给学生家庭增加额外负担。
(四)及时建立家访档案。家访档案应包括家访过程、受访学生家庭实情、家访成效、受访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,附真实影像资料,形成完备的工作台账,确保长期保留可追溯。
(五)精准开展学生帮扶。根据家访了解到的学生家庭综合情况,结合学生在校表现,分析学生困境成因、梳理学生需求,精准开展资助对象认定、教育救助匹配和协同育人等工作,持续调整帮扶内容,优化帮扶手段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。
联系人:张瀚文
联系方式:0518-85815553(6553)
学生工作处
学生资助管理中心
2025年3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