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1日,在端午节来临之际,初等教育学院志愿者走进连云港市社会福利中心,开展“非遗启智行动之手工粽子制作”主题课堂。志愿者与特殊儿童以彩纸为媒、以指尖为介,在折叠剪裁间传承端午民俗,用创意纸粽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童心世界的桥梁。
活动现场,志愿者们精心布置,提前铺展好彩纸、剪刀、丝带等制作材料。“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……”志愿者首先通过生动讲解,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与民俗内涵,从龙舟竞渡到艾草祈福,娓娓道来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手工制作环节,志愿者化身“非遗小老师”,以“示范+指导”模式展开教学:彩纸对折成三角粽身、丝带缠绕作粽绳、彩笔书写心愿卡——每个步骤都分解为儿童易懂的动作指令。
“姐姐,我的粽角总是折不好!” 面对孩子们的求助,志愿者们或蹲身手把手调整折纸角度,或用鼓励的话语引导独立尝试。在志愿者的耐心协助下,原本散落的彩纸逐渐变成形态各异的纸粽子:有的绘着五彩花纹,有的系着祝福丝带,还有的在粽身写下“希望奶奶身体健康”等稚嫩心愿。当孩子们高举着完工的纸粽欢呼时,活动室里洋溢着传统文化与童真童趣交织的温暖气息。这些纸粽虽然不能食用,却是孩子们与非遗文化的一次亲密接触。
此次非遗启智行动,不仅通过手工实践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更在沉浸式体验中让龙舟竞渡、粽子制作等传统非遗文化元素浸润童心。后续,初等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“流光溢彩,跃动指尖——非遗启智行动”系列活动,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,让更多特殊儿童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,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强化社会责任担当,实现“文化传承+公益服务”的双向赋能。